韩志博,男,2001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巢湖学院机械工程学院2020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在校期间任班级团支部书记,曾任机械创新协会社长。任职期间,所在班级团支部曾获学校“五四红旗团支部”“先进团支部”等荣誉称号。个人曾获2022年度“安徽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安徽省百优大学生”等荣誉称号,2021年度本科生国家奖学金、2022年度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第九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等省级及以上奖项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作为项目成员参与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各1项。2024年5月,考取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第一次与韩志博相见是在崇学楼,不算宽广的教室被办公桌和隔板分割,坐着的都是戴着耳机,紧盯屏幕的同学们,洁白的桌面上散布的是各式各样的零件。笔者的目光最终定格在门前的座位,韩志博穿着简单的蓝色t恤衫,缓缓站起。一番问候结束,笔者来到韩志博曾工作了两年多的办公位,四年的经历随着鼠标的点击被娓娓道来。
追求 知者随事而制
如果人生是一套系列书,那么大学无疑是其中情节最丰富的一部,翻开写满注释的篇章,点进关键词,更广阔的人生体验扑面而来。
有人忘不了18岁的梦想,决定不要被所谓的社会时钟捆绑,勇敢追求自己想过的生活,去到心中的彼岸;有人在经历一番挫折后,不满于现状,于是通过精进自我,选择见识不一样的世界,开拓全新的可能;有人感慨自己小时候有一大堆梦想,如今却只剩下了是卷考研还是卷考公。
韩志博听了这些,只是说——
“如果你站在起点,畅想时瞻望未来,你会说你前途无量,迷茫时眺看未来,你会说你前途未卜。但我想说要是你站在路途中间看你的轨迹,你看到的只有一条路,走在路上,才能看到更远的未来。”
刚进入大学的韩志博比现在要更腼腆,那时的他想的是做好自己擅长的事。在提到为何选择连任四年团支书,韩志博给出的答案是做过:因为之前做过,所以就想着竞选试试,做了就想着做好一点,也帮助班级获得了“五四红旗团支部”“先进团支部”等荣誉称号。在被询问各类赛事取得的成果时,韩志博连连摆手,表示并不记得太多细节,“比赛的时间总是太忙碌,但是忙碌的时间过去后,又会有新的事情接踵而来。如果是聊到项目,我了解的东西很多,可以越说越有劲,但要聊自己,我感觉像自夸,反倒有些不好意思,尺寸可取,不敢告劳。”韩志博抿嘴一笑,似乎又开始思考起什么,不等笔者开口,他主动提议用翻看照片的方式来回忆。
第一张照片就是合照,韩志博解释道:“那时候我和我的学长们尝试去做样机,东西需要做出来,但我们却没有加工的设备。于是我们带上图纸,委托一个在合肥工业大学的先进制造研究院的师傅帮我们加工。”看着一张张照片,韩志博的兴致越来越高,不停地介绍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韩志博参加赛事的丰富经历远远比他说出来得多,但宣之于口的往往是难以忘怀的。对他来说,忙碌不是一种状态,而是常态。提到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时,韩志博津津乐道,“因为第一次申报大创,就申请了一个国家级的。我记得我们做的是防臭的垃圾桶,那时候我们团队做了很多东西,包括论文、期刊、专利,在比赛要求的申报材料之外还做了样机,内容是比较丰富的。”
在韩志博的讲述中,他十分享受每一场比赛中和老师对答的感觉:“像每次比赛答辩的时候,我都会拼了命地向老师描述,因为我感觉那就像在我的领域,我能沉浸在其中,那是说不出的开心。”
机会没有回放,停留意味着失去。凡事皆有顾虑,但切莫一味等待。对韩志博来说,太多的赛事是从零到一的突破,可他从来没有犹豫,想做就放手去搏,踏实去做。他凭借勤奋和专业积累乘胜追击,让他大学期间免陷困局,用经历书写了“把握机会,不断努力一定会有回报”这样朴素的叙事。
热爱 甘愿素履以往
什么是热爱?在很多人的定义中,它就是你喜欢和想要干的事。但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特质——心甘情愿。
心甘情愿地去付出,心甘情愿地去承受失败,也心甘情愿地去接纳追寻路上全部的辛苦。
在被问到如何权衡考研和工作之间的选择,韩志博不假思索道:“我觉得考研不是必须走的路,要走什么路要关注自己的内心,我们不能被学历或者高薪所束缚,不要仅仅为了生活,也要为自己的个人幸福感去争取。我选择考研就是因为热爱,也有很多人劝说我农机这条路不好走,但是我不听,因为我明白自己内心所渴望的是什么,去到华中农业大学,就是我现阶段的目的。”
韩志博与华中农业大学结缘于夏令营,第一次踏进华农的校园,7500亩的占地面积,三面环湖的山水校园,设施完善的羽毛球馆都狠狠敲动了他的心,而最令他魂牵梦萦的就是校园里的现代农机装备。在来到这里之前,韩志博已经对未来的工作有了初步规划,但七月份去了夏令营之后,他毅然决然地告诉自己的父母:自己从来没有那么想过做一件事情,就是到华中农业大学去读研究生。
“考研真的很充实,我就感觉特别开心。其实每天我能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我很享受这种充实的感觉。备考的时候,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早上喊我的两个室友起床。他们两个是真的很想考研,但是又起不来,就拜托我叫他们,11月份的时候被子一掀,也挺冷的,基本就睡意全无了。”提到考研经历,韩志博表现出的更多是轻松,“每天七点就到图书馆了。考研对自己的要求也不是非常高,除了一个数学没有到自己的预期,其他的都还行。复习阶段的时候,我就想数学150能考100多分就足够了,于是就每天沉浸在专业课的复习和数学模拟百十分的喜悦里,以至于后来真的考试的时候,越写越无奈,考完还担心数学能不能过国家线,这个真的是差点就栽了跟头。”韩志博告诉笔者,考研的过程从不是一场定胜负的拳击,而是不到最后一刻无法见分晓的漫长缠斗,过程中充满了自我怀疑、迷茫、焦躁,如果你因为阶段性的成果沾沾自喜,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你就有可能被曾经所擅长的迎头痛击。
打开韩志博的抖音尊龙凯时平台入口主页,头像的大型农机引人注目。“我在抖音上看见博主在讲农机,我就走不动道。去年农机展回来,我带了厚厚一大沓宣传彩页,就是看上面对设备的介绍。考研的过程中,我去图书馆还会揣一本,写累了就拿出来看看。”
或许最幸福的事就是活在自己的热爱里。因为热爱,韩志博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向目标挺进的过程也变得热血沸腾。
困难 不必历历如绘
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相同的困难对人的影响却是不同的。对于韩志博来说,困难的记忆是模糊的,因为与困难同在的是良好的心态。
“印象最深刻的是交材料和期末周撞在一起,我们团队就住在实验室旁边的一个仓库里面,相当于直接把宿舍搬到里面去了。有一次被实验室的虫子咬了,整个后背红了一大片,去医院知道那是毒虫。”韩志博说着曾经的故事,眼里满是怀念。受家人的影响,他对待事情一直特别乐观。“在我这里,困难后面跟着的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不会特别去关注那些困难。”
大四的时候,韩志博去到了中联重科的芜湖事业部,任职制造部联合收割机的动态调试员。“那时候特别累,我经常要从每天早上的八点半,一直干到晚上的十点,特别苦特别累,但我真的很享受过程。人事部和我交流发展方向的时候,他们希望我朝着管理层去,但我不太乐意,我想到生产一线去。其实也是有点私心的,我已经决定要考研,对农机肯定了解得越多越好。我报到之后,我就和人事商量我想到一线去,他们要求每个调试员每天要调好一个机器。一开始是有老师傅带我调车,到后面我差不多可以自己调两三辆车,也就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学习。”这段中联重科的任职经历给韩志博带去了很多思考,但韩志博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
“往年的复试线是260分,然后我考了311分,但是我预期考到340分,对于复试我也不敢掉以轻心,我就去和车间的负责人说离职,回来准备复试。负责人让我和人事谈停薪留职,可是我一心只想着读研深造。虽然没有留下来,他们的挽留也是对我很大的认可。”韩志博一边说道一边看向了手机,随后又解释道:“今天也是很巧,因为我下午就要回家了。我父亲对我的承诺,如果我考取研究生,就给我买一个大收割机。我真的做到了,收割机已经在家里等着我了,正好家里要收麦了,我在芜湖那边干了几个月,对这些也比较了解,着急回去帮忙。”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困难,有些人总是习惯于借助外界脱责,一旦他们认为外界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就会自怨自艾、颓废忧伤。聪明的人选择改变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跟着改变了。
交流 向上开拓“视界”
大学,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导师,大多数人选择敬而远之,在尊重上多了些畏惧:害怕自己不够优秀而不被选择。诚然,大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维的话题,但所有的交流都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
在大一刚入学的专业导论课上,韩志博就被台上侃侃而谈的王玉勤老师给吸引了,可能他也没想到,自己未来的四年都会和王玉勤联系在一起。大一刚开学没多久,韩志博就跟着王老师参加各种比赛,“我特别感谢我的学业导师王玉勤老师,他是一位既严格又极具耐心的灵魂导师。在学业和竞赛的征途上,他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治学态度,一旦发现我犯错,他会毫不留情地指出,但这并非出于责难,而是希望我能从中汲取教训。训斥过后,他会以极大的耐心和细致,为我指出错误所在,并提供宝贵的改正建议。王老师从不随意发脾气,他的批评总是基于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正因如此,我们之间的师生关系充满了真诚与尊重。”提到自己的导师,韩志博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他慢慢坐正,认真地说道:“如果没有王老师的引导,我就不会来到这个实验室,也不能在比赛中取得那些成绩,更不会有今天的我。”无论是大创项目、学科竞赛,还是写论文,王老师总是亲力亲为,及时给出指导。“有时,即便是在答辩前夕的紧张时刻,王老师依然不辞辛劳地为我们修订项目、增添细节、检查格式,他的辛勤付出与敬业精神,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深切地感受并铭记在心。”
在学习专业知识时,韩志博表示:比起自己摸索,他更珍惜在课堂上的时光,对讲课讲得好的老师都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像王玉勤老师的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控制工程基础,孙钊老师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包括郑祥老师的机电传动课,史良马老师的理论力学,他们讲课都特别投入,我真的受益良多。他们上课甚至不用课本,板书从头写到尾,内容严谨。”韩志博的遗憾就是有的时候因为学科竞赛通宵,偶尔上课的时候犯困。“专业课的学习是为了给工作和更深层次的学习提供专业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和实践积累一定的专业认知,这些都可以让你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更加自信从容。”韩志博嘱咐道。
“尽管王老师日常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并身兼安徽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但他只要有空,我们总会相约在学校食堂共进午餐,之后一同漫步校园。饭后与王老师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在学业上获得了宝贵的指导,更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人生哲理上得到了深刻的启迪。王老师还在我的未来规划上给予了诸多宝贵的建议,这些建议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深感庆幸能遇到这样一位优秀的导师,同时也对他多年来的悉心帮助心怀感激之情。”
因为王玉勤老师的培养,所以有了如今闪闪发光的韩志博。感念导师的培养,韩志博不止一次在采访中鼓励学弟学妹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主动寻求更多指导,珍惜遇到的每一位老师,尊重的同时不忘沟通交流。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在时间的长河中都是微不足道的,对于我们而言,重要的不仅在于能拥有多少次成功,更在于遇见的每一个人和每一段拼搏的经历。向上交流,在及时的反馈中改进自己,在他人的期望中明确目标。
作者手记:做一件想做的事、过一种想过的人生,听起来那么美好,可真正去践行时却会发现并不那么容易。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或缺。人生是如此短暂,如果延迟,我们就可能失去机会,面对机遇挑战,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想要改变,就要行动。对于韩志博来说,大学已经结束,但远远不是终点。未来的他也许走向科研之路,也许走向新的方向,无论何方,他将会带着自己的能量走向每一个能到达的彼岸。(文/徐妍 图/韩志博、闫函 初审/郭超 终审/张连福 发布/樊振华)